|咨询电话

027-85516152 (工作日日间)
15327190618 (夜间节假日)

科室动态

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室动态

生死线上的拉锯战:从瘫痪到重生的600天

发布时间:2025-05-02 来源:原创文章 作者:万丽玲
字号:

生命的韧性:昏了,跛了,好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一位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重生之路

 

2023年寒冬,陈先生(化名)受凉后发热咳嗽,误以为感冒,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几天后病情急转直下:发热未能缓解,并出现剧烈头痛、呕吐意识模糊,陷入昏迷,转孝感中心医院确诊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,紧急转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,自此开启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。  

 

生死线上的拉锯战:从瘫痪到重生的600天

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是由结核杆菌侵袭脑膜和脊髓引发的重症感染,早期症状可能类似感冒(发热、头痛),若未及时规范治疗,可迅速导致脑水肿、颅内压升高,甚至瘫痪、昏迷,死亡率较高。

当陈先生被紧急送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时,其病情已进展至危重阶段。管床的谢帮瓀医生一度为患者感到压力,腰穿检查显示,陈先生的脑脊液蛋白定量飙升逾大于20000mg/l(正常值范围:150-450mg/L),标本呈现罕见的胶冻状黏稠浑浊——这与正常脑脊液清亮如水、流动性良好的生理状态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。脑脊液理化性质的极端改变,不仅提示结核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猛烈侵袭,更意味着血脑屏障严重破坏、药物渗透难度陡增。面对如同"混浊的琥珀"般凝固在椎管内的炎性分泌物,患者不容乐观的预后让人不得不忐忑。  

金银潭医院结核一科张丽主任团队联合神经内科、康复科开展多学科救治:  

精准用药: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,穿透血脑屏障,动态调整剂量以减轻肝肾损伤;  

颅压救命:通过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,配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,避免脑疝风险;  

精湛护理:罗珊珊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,急性期严密观察病情,严格遵医嘱用药,让其静卧休息。康复期每日为他进行肢体按摩、关节训练,心理医生同步介入疏导抑郁情绪。  

历经两个月住院治疗,陈先生逐渐苏醒好转起来,但同时他沮丧地发现自己右边肢体无力,在捡回了半条命的庆幸中,陈先生同时也有些遗憾,第一次他是跛着腿出院的。期间他想寻求更精准的治疗,来到上海华山医院,但是华山医院支持我院的治疗决策,此后,他一直在金银潭医院复诊。两年间他守着张丽主任的门诊时间,定期复诊调整方案,坚持康复治疗。最终他顺利完成了整个抗结核治疗方案,肢体功能完全恢复。现在的他,身形矫健,能工作,能干活,健步如飞。  

三大警示:别把“致命脑炎”当感冒!

1. 症状升级需警惕  

   感冒症状(咳嗽、低热)持续1周未愈,并出现剧烈头痛、喷射状呕吐、颈部僵硬,应立即排查脑膜炎。  

2. 高危人群早预防  

   在有结核病史者、免疫力低下者(如糖尿病患者)是易感人群,和结核病患者密接者,建议定期体检,排除结核发病的可能  

3. 治疗关键在“快”和“专”

   结核性脑脊髓膜炎需联合抗结核治疗1-2年,中途停药导致病情恶化,还可能易致耐药。金银潭医院作为湖北省传染病救治中心,拥有结核性脑膜炎多学科诊疗体系,精准把控用药时机与康复节点。  

 

医者仁心:金银潭医院的救治“密码”

24小时响应机制: 张丽主任的日程表上,没有白昼与黑夜的界限——她曾在学术会议的间隙,通话指导转诊患者的用药;半夜接到基层医院求助信息后,即刻协调重症救护车安全转运;外地来的患者好不容易赶到,不论是否已到下班的点,张丽主任的诊室永远都为他们亮着一方安全明亮的白炽灯。

 

全程个性化管理:谢帮瓀医生查房极为认真,并且为患者建立治疗档案,详细记录每次用药反应,即便刚结束24小时值班,仍认真细致参与疑难病例讨论,甚至对接上海专家远程会诊;  

康复融入温情:陈先生总说,重生路上有两道光永不熄灭:一道是妻子,是弟弟,彻夜守护时,床头柜上那盏暖黄的台灯;另一道是金银潭医护团队以专业与柔情编织的星辉。

医者的“谎言”则是比药更早抵达的希望。当脑脊液蛋白指标如脱缰野马般飙升至危险阈值时,邹鹏医生选择用温柔的盾牌守护希望——每次查房时,他总将CT片上蛛网般密布的炎性渗出轻描淡写说成“小问题”,把他的昏迷戏称作一句“睡了个长觉”。直到出院后陈先生翻阅病历,才发现那些被刻意柔化的“还好”“别怕”,背后是多少次惊心动魄的危急值与病危通知。

 【专家提醒】  

张丽主任强调:“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的救治是一场马拉松,患者依从性、家属支持与医院的专业性缺一不可。”若出现长期不明原因头痛、肢体麻木,务必尽早就医。金银潭医院将继续以“生命至上”为信条,守护每一份生的希望。